新型智慧城市成數字中國重要內容
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等,并要求為數字中國、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。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入新型智慧城市階段,信息科技與城市融合的模式和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。新型智慧城市是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,是智慧社會的發展基礎,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新方向。
數據驅動城市運營管理智慧轉型
我國《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》實施后,北京、上海、山東、河北、浙江、海南等省市陸續出臺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。這意味著,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了新契機,為加快破解信息資源共享難題、充分發揮政府大數據價值提供了重要支撐。
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用極大地加速了數據產生的速度,數據驅動城市運營管理能力提升步入新階段,以數據采集、存儲、共享、開放為基礎的精準化服務供給與城市運營模式備受青睞。以交通為例,杭州在城市交通管控領域,首次全面引入物聯網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,實現調度優化,區域交通通行效率提升3%~5%,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問題。同樣,在金融監管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、反腐倡廉、稅務稽查、食品監管以及預防犯罪等領域,大數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新型智慧城市與智慧社區、特色小鎮密不可分
隨著智慧城市建設范圍不斷擴大,新型智慧城市概念范圍也由城市向微觀、宏觀兩個方向發展。從微觀看,智慧社區、特色小鎮的政策規劃中紛紛引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思維;從宏觀而言,城市群、都市圈規劃也顯現智慧化布局趨勢。
社區作為最小服務單位,可以直面市民,有效解決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。例如,整合社區資源,搭建社區O2O服務點,集聚醫療、就業、社保、行政辦事等各類政府服務以及家政、養老、安保等市場提供的服務,為市民提供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服務。
智慧區縣和智慧小鎮成為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。區縣(轄鄉鎮)一級作為我國最低的行政管理區劃級別,由于規模小,智慧城市建設反而更容易統籌推動。智慧城市從地級市逐步下沉態勢明顯,嘉興烏鎮、杭州丁蘭、無錫陽山等一批智慧小鎮競相涌現。
隨著長三角、環渤海、京津冀等跨城市的區域合作機制、資源共享體系、區域協同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,加強城市群區域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互聯互通,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智慧城市群正悄然涌現。
建設低碳綠色的新型智慧城市
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與城市規劃、生態文明協同創新。新型智慧城市采用現代化通信技術在能源、建筑、污染處理、資源保護、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,將得到充分認可和挖掘。智慧城市通過運用監測等技術,在高速城市化地區控制好環境污染、資源減少等問題,仍是各城市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:加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力度,提高云計算中心利用率,降低智慧城市各項目能耗,建設低碳、綠色的新型智慧城市。
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、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秘書處秘書長單志廣表示:“隨著智慧社會建設的推進,城鄉數字鴻溝、群體數字鴻溝將不斷縮小,城鄉之間將逐步實現信息網絡寬帶化、基礎設施一體化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、產業發展聯動化、社會治理精準化?!?/span>